什么触动了中国人的“文化DNA”
浔阳江头《琵琶行》、什触杜甫草堂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》,动中的文这是国人唐诗“名场面”。白居易、什触刘禹锡、动中的文贾岛、国人王维、什触杜甫、动中的文李白,国人这是什触再熟悉不过的唐代诗人“群星”。寄居山寺的动中的文贾岛在除夕夜遇到了谁?如果青年李白见到暮年杜甫会对他说些什么?
最近,江苏省演艺集团出品的国人原创昆剧《诗宴·唐才子传》在北京上演。观众在极致典雅的什触昆曲之美中,在引人入胜的动中的文故事情节中,走入唐诗风韵,国人也走入诗人内心,更共情着古今相通的人生命题:分别、友情、选择、志向。有观众感慨:“我的文化DNA动了。”
一部新编昆剧,演绎出昆曲和唐诗的双重美感,拉近了古人和今人的心灵距离,更打开了“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赓续中华文脉”的广阔空间。触动观众“文化DNA”的,既有“从传统中来”的尊重与继承,也有“向前沿处行”的开拓与创新。
从传统中来,传统并不意味着过时。历经岁月淘洗的传统,往往蕴含着成为时代新经典的潜质。信息时代,观众为何愿意放下手机、走进剧场观看两个多小时的演出?从在线切换到在场,从指尖云端切换到面对面互动,观众主动寻求的,是无可替代的沉浸式观看体验。这是剧场和舞台的魅力所在,恰也是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一展身手的“磁场”。
观众情感共鸣的强度,往往来自作品本身蕴含的传统文化精华的密度。以《诗宴·唐才子传》为例,唐诗是中国古典文学的一座高峰,昆曲是中国最古老的戏曲声腔和剧种之一。该剧取材自元代辛文房所撰《唐才子传》,以折子戏的方式演绎诗人代表名篇和生平轶事。婉转精致的水磨调、极具文学性的唱词、舞台表演严格的“四功五法”,融音乐、文学与表演之美为一体,在现代舞美灯光的催化之下,释放出巨大的艺术感染力。
向前沿处行,创新未必多炫酷,看似奇崛最寻常。在总结青春版《牡丹亭》经验时,作家白先勇说:“一出戏如果不适合当下观众的审美观,无法被观众接受,尤其是年轻观众。”以往将年轻观众从剧场推开的,不是传统本身,而是对时代审美变化的无视和抗拒,是供需错配的一成不变。反之,吸引年轻人走进剧场的,也必然是满足了他们的审美观,能让他们流泪和欢笑、回味与回望的作品。
编剧罗周为了写好《草堂》一折,通读了杜甫存世的1400多首诗,将诗歌中的文字元素“掰碎了”融入词曲。呈现在我们眼前的这折戏,是编剧充分吸收传统后的再创作。“安得广厦千万间,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”“劝君更尽一杯酒,西出阳关无故人”“举头望明月,低头思故乡”,谢幕时,演员们高声吟诵着唐诗名句,一字一顿出场、站定,向唐诗的熠熠星空致敬。观众不约而同拿起手机,静静拍下这一幕。哪怕只是小小的谢幕设计,主创们都在尝试将创新往前再走一步。
每一个中国人骨子里都沉淀着“文化DNA”,那是数千年来积累的审美心理、共享的价值取向。文学、舞蹈、音乐、戏剧,每个艺术门类的作品,都可以是一枚小小的探针,嵌入经典的质感,带着时代的温度,去拨动当代人心灵的符码。
- [2025-05-09 11:25] 法院“云端”调解 化解微信朋友圈退款纠纷案
- [2025-05-09 11:11] 上海市场主体突破318万户
- [2025-05-09 11:08] 让生态资源转化为“富民资本”——安徽探索“两山”转化新路径见闻
- [2025-05-09 11:03] 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 安徽乡村振兴实现良好开局
- [2025-05-09 10:54] 中央媒体赴赣州学习调研活动启动
- [2025-05-09 10:50] “中国联通用户凌晨被异常扣费”报道追踪:扣费已原路退回
- [2025-05-09 10:40] 以精耕细作培育网文精品
- [2025-05-09 10:38] 非法客运被罚款20万元 上海交通、公安两部门约谈“货拉拉”
- [2025-05-09 10:31] 十大新职业就业趋势发布 二手车评估师需求旺盛
- [2025-05-09 09:52] 辽宁举办首期企业首席质量官培训班
- [2025-05-09 09:47] “提振消费信心”——中国消费者协会公布2023年消费维权年主题
- [2025-05-09 09:26] 婚介公司为女子介绍已婚男士 法院判决退还2万余元服务费
- [2025-05-09 09:26] 跟团游“泡汤”赔偿遭拒 法院调解促退款
- [2025-05-09 09:14] 价格虚高 免费变收费 清单明示不全 阿芙精油盲盒套路深
- [2025-05-09 09:11] 梁保华:30年不忘初心的基层消费维权“活雷锋”
- [2025-05-09 09:10] 《苏堤春晓》演至成都,看完话剧跟着苏轼游四川
- [2025-05-09 09:04] 中介公司员工携租金“潜逃” 租户损失谁担
- [2025-05-09 08:57] 潜山市红星村:夜话千年陶韵古村的善治“密码”
- [2025-05-09 08:55] 两幅《清明上河图》有何不同
- [2025-05-09 08:43] “大托管”绘出农业丰收景